新聞中心
作者:豬價格網 來源: 福建光華百斯特集團 點擊數:751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全國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區域化防控方案(征求意見稿)》和《全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方案(2019年)》的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全國實施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分區防控策略,在區域內的各省要實現“三統一”——統一推進動物疫病防控、統一協調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統一調整優化相關產業布局。若本次的防控方案敲定,又會對畜牧行業產生哪些影響呢?
全國分為5大區,推進區域化防控
文件顯示,根據地理相鄰、集中連片的原則,國家計劃將全國劃分為五個大區,推進區域內動物重大疫病聯防聯控,降低疫情擴散風險。除此以外,本次區域化防控方案還有一項重要的目標:通過區域內產銷互補和優化區域內生豬養殖屠宰布局,保障生豬及產品穩定供應。
而基于防疫和保供給這兩個主要目標,文件中更是提出了“三鼓勵”和“兩加強”的舉措,即鼓勵資源約束區恢復一定高效環保型產能、鼓勵南方和大中城市周邊建設高水平高質量養殖企業、鼓勵集團養殖企業布局全產業鏈;加強生豬生產監測預警和信息服務、加強屠宰產能布局調整。
本次區域化防控方案一旦敲定,可以說將給當前的畜牧行業帶來不少的影響。
5大區劃分如下:
1、北部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東部區域、遼寧、吉林、黑龍江
2、西北區:內蒙古西部區域、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3、東部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
4、中南區: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5、西南區: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影響一:生豬調運更加靈活,緩解了生豬產區和銷區的矛盾
過去幾年,我國生豬產業布局經歷了一些調整,在“南豬北養”的勢頭下,生豬產能不斷往北方轉移,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生豬主產區和主銷區,西北、東北等地成為了養豬業重要發展區域。但非洲豬瘟在國內出現過后,生豬調運的收緊也使得國內豬肉區域供需出現了矛盾,生豬主產區豬賣不出去,生豬主銷區生豬供應不足。
從過去幾次接連發布的關于生豬調運的政策來看,當前國內的生豬調運逐漸被賦予了更多的靈活性,特別是經檢疫合格的仔豬、種豬允許調運的政策出臺后,給不少企業打了一劑強心劑。而本次征求稿中要求區域內促進產銷銜接互補,也將緩解區域內生豬主產區與主銷區的矛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防控方案開放的只是區域內的生豬調運,南北方的生豬供需矛盾依舊存在。
影響二:推進產能恢復,促使養殖業向規模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從這個表格我們可以看出,5個大區中,北部區是主要的生豬調出區,且產能比需求量多近10%,遠超自給率排在第二、第三的東部區和中南區,而這三個大區即便靠內部的產銷銜接也難以消化自身的產能。
相反,西北區和西南區作為主要的生豬調入區,生豬缺口依舊比較大,都在10%以上,而要填補這些缺口,要么就是依靠其他生豬調出區的剩余產能,要么就是在區域內展開相關的生豬產業布局,提高自身的產能。
從產能剩余以及缺口的多少來看,以滿足自己區域內的生豬需求量為標準,北部區多余1077.6萬頭生豬、西北區缺335.4萬頭生豬、東部區多余1054.4萬頭生豬、中南區還多余608.1萬頭生豬、西南區缺1814.2萬頭生豬,假設大區之間能相互間調運生豬,那么全國還有590.5萬頭生豬的剩余產能,約占總產能的0.84%,從這些數據來看,保障市場生豬供應需要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但實際上,國內的生豬供給問題還是比較緊張的。
在過去幾年的環保整治行動下,南方地區的生豬去產能化嚴重,再加上行情、疫情的影響,生豬集中出清,行業整體的能繁母豬存欄量也在不斷壓縮,2018年底我國能繁母豬數更是同比減少8.3%之多,而這也將影響到后續的豬肉供給問題。
因此,國家似乎在積極推進生豬產能的恢復工作,曾一度取消的能繁母豬補貼再次回歸,本次的征求意見稿中,更是明確鼓勵資源約束地區恢復一定的高效環保型生豬養殖產能,以及鼓勵南方和大中城市周邊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養殖企業,而這也將推進整個行業繼續往規模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影響三:推進企業布局全產業鏈
如果要問非洲豬瘟對豬肉流通有哪些影響,那無疑是加速豬肉供應鏈由“調豬”向“調肉”的轉變。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高遠飛認為,非洲豬瘟將推進大型養殖企業延伸屠宰、物流配送等產業鏈布局。而本次征求稿中鼓勵大型養豬企業布局全產業鏈以及加大屠宰產能布局調整力度這兩項利好政策,相信也將進一步提高企業延伸產業鏈的積極性以及加快其產業鏈布局的進程。
2019-02-27
(Top) 返回頁面頂端